从前岑彭和臧宫从江州出发循涪水而上公孙述命令延岑在沈水部署强
从前岑彭和臧宫从江州出发,循涪水而上,公孙述命令延岑在沈水部署强大的兵力,臧宫左翼为步兵,右翼为骑兵,在两边拥着船只前进,声势震动整个山谷,大败延岑军,斩首和落水淹死的有一万多人,把整条江水都弄浑浊了。
卷三十三
江水
卷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这三卷是《江水》,因为长江是全国著名大河,在前面《河水》篇中已经说明,在古代,“河”是黄河的专名,“江”是长江的专名。江水是古代对长江的正规名称,简称就作“江”。《水经注》全书中有近二十篇提及“江”,指的就是长江。另外,如同黄河被称为“大河”一样,长江也常被称为“大江”。《水经注》中也有十多个卷篇提到“大江”这个名称。但包括《经》文和《注》文,《水经注》全书中没有出现“长江”这个名称。不过从现存的古籍查索,“长江”一名在三国时代已经出现。《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又《鲁肃传》:“竟长江所及,据而有之。”但大概由于这种称谓当时尚未广泛流行,所以《水经》和《水经注》中均未使用。
岷山],即渎山也,水曰渎水矣;又谓之汶阜山,在徼外],江水所导也。《益州记》曰]:大江泉源,即今所闻,始发羊膊岭下],缘崖散漫],小水百数,殆未滥觞矣。东南下百余里至白马岭],而历天彭阙,亦谓之为天彭谷也。秦昭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见氐道县有天彭山],两山相对,其形如阙,谓之天彭门,亦曰天彭阙。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汉元延中,岷山崩,壅江水,三日不流。扬雄《反离骚》云: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骚》也。江水自天彭阙东迳汶关,而历氐道县北。汉武帝元鼎六年,分蜀郡北部置汶山郡以统之。县,本秦始皇置,后为升迁县也。《益州记》曰:自白马岭回行二十余里至龙涸;又八十里至蚕陵县;又南下六十里至石镜;又六十余里而至北部,始百许步;又西百二十余里至汶山故郡,乃广二百余步;又西南百八十里至湿坂,江稍大矣。
这一段《注》文是写长江的发源。因为《禹贡》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水经》和《水经注》当然尊奉。《经》文说岷山是“大江所出”,《注》文随和:“江水所导也。”其实,郦道元明明知道长江上游的情况,他在卷三十六《若水》篇中引《山海经》:“巴遂之山,渑水出焉。东南流,分为二水,其一水枝流东出,迳广柔县,东流注于江。”若水即今雅砻江,若水与渑水会合,其下流仍称渑水,这条渑水当然就是今金沙江。他在《若水》篇特别提出:“若水至僰道,又谓之马湖江。”僰道即今宜宾,也正是岷江注入长江之处,所以他举出僰道这个地名,是他既必须宗奉《禹贡》,又不愿舍弃他所知道的实际情况的原因。当前人们认为古人中首先说出江源不是岷山的是徐霞客,其实徐霞客的情况与郦道元相似,因为他虽然指出了岷山不是江源,但他并不说经书“错了”,而只是利用了在当时已经相对清楚的黄河河源的例子,把“导河积石”而河源实非始于积石的事实引用于“岷山导江”之中,用以反证江源亦非始于岷山。而对于夏禹跑到积石去“导河”和跑到岷山去“导江”的神话,他并无异议。所以虽然《水经注》在《江水》篇中把岷山作为江源,而其实郦道元对于江源,实在是心中有数的。这一段的特色是,《注》文对岷江上游写得很详细,对发源以后的每一处河段在河床和水文等方面,都作了一些记叙,并且兼及里程。一直到汶山郡的湿坂,岷江才“江稍大矣”。
]岷(mín)山:山名。古称汶山。自四川、甘肃边境绵延到四川境内,主体部分在四川北部。即下文的“渎山”、“汶阜山”。
]徼(jiào)外:塞外。
]《益州记》:书名。著者不详。
- 从前岑彭和臧宫从江州出发循涪水而上公孙述命令延岑在沈水部署强[图]
- 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 君曰“客大人也[图]
- 已言止人争辩之言(王夫之《庄子解》)已止 耆(qí[图]
- 郊特牲第十一郊特牲 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图]
-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 所以自镜也 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图]
- 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长者未来[图]
- 畜天下者养育百姓的人指国君畜养 《记》曰古书所[图]
- 首句“宝函钿雀金”托物起兴兴而比也下接“沈香阁上吴山碧”意甚[图]
- 王胡之在谢安客座间吟诵“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诗句他[图]
-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第五位阳爻观察、了解我的臣民百姓状况君子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