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吉林KTV招聘网 > 吉林热点资讯 > 吉林励志/美文 >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

2022-08-17 01:11:05 发布 浏览 610 次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修明德行养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举止谨慎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胡说秃羊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程俊英译,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诗经译注》)作者劝谏年轻的周王,投桃报李,依礼而动,禁止轻狂,在符合礼仪的范围内举动言语。因此礼又是君臣、父子、夫妻等伦理关系中合理传递情感的通道。

孔子告诫颜回“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似乎把礼绝对化了,不能越雷池一步,然而这是对于低层次人格境界者而言,而如果能够达到较高的修为层次,则会把礼当作修身成人的路径,有助于梳理内心的情感和欲望,因此会更加自觉遵守礼的规约,从而使精神层次和人格修养自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四勿”不是约束,而恰恰是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四点总结,我们来看本章内容,其深得《礼记》《仪礼》诸书之精髓,而披沙拣金,化繁为简,既便于掌握又准确地呈现了古礼的精神。它们本就为具体可行的日常规范,具有非常强的实践价值。当然,今人不必泥于古礼,亦不必像律师记诵法律条文一样,把这里列具的每一点都记下来,而应体会其出发点,理解并掌握其要义精髓,深刻认识礼的价值与功用,充分尊重并认真学习古人智慧。一是要领会其精神要旨,不轻易否定古礼之质;二是在现实中躬身力行,以尊人自尊,助人自助;三是要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不至僵化,而能够崇文兴礼,振兴文明,以文化担当来自我加持。

如是,则礼仪大兴,人得而为人,物则得而成物,性命各有所安,传统文化体系之意义得以呈现。人在礼中,亦可如鱼得水,欣飨安宁与幸福。

报本第伊川先生①云:“豺獭皆知报本②,士大夫乃忽此,厚于奉养而薄于先祖,奚可哉?”③甘泉先生④曰:“祭,继养⑤也。祖父母亡而子孙继养不逮,故为春秋忌祭以继其养。然祖考⑥之神,尤有甚于祖考之存时。故七日戒、三日斋,方望其来格⑦。不然,虽丰牲不享也。”⑧观二先生之言如此,祭其可忽哉?古礼久不行,今自我复之。每遇祭,前十日,即迁坐静所,不饮酒茹荤,为散斋⑨七日。又夙夜丕显⑩,不言不笑,专精聚神,为致斋三日。有客至门,仆辈以诚告之。族人愿行此者,相与共为此追远之诚,亦养德之要。吾儿务遵行之,传之世世,勿视为迂也。祭之日,尤须竭诚尽慎,事事如礼,勿盱视,忽怠荒。我在宝坻,每祭必尽诚,祷无不验。天人相与之际,亦微矣哉!

伊川先生说:“像豺獭这样的小动物都知道祭祀以报答生命的本源,而士大夫却忽视这一点,只注重奉养家人,而在祭祀祖先方面做得很不够,这怎么可以呢?”湛若水先生说:“祭,就是继亲之志,养亲之体。祖父母去世而子孙们无法继续孝养,所以在春秋之际通过祭祀来继承他们的遗志,完成对他们的孝养。对待祖辈的神灵,甚至要比他们活着的时候还要钦敬。所以在祭祀之前要严格地进行七日之戒和三日之斋,这样才有望他们神灵的到来。不然的话,即便有丰厚的牺牲祭品,也不会来享用的。”两位先生的话都是如此,所以怎么可以轻视祭祀呢?古代的礼仪已经很久没有实行了,现在从我辈开始恢复。每到祭祀,十天前就开始到僻静的房间打坐,不喝酒吃荤,进行七天的散斋。接着日夜修养德业,不言谈玩笑,聚精会神,正式斋戒三天。如果有客人登门,仆从们都以实情相告。如果族人中有愿意如此祭祀的,那么就一起来体验慎终追远的至诚之心,这也是修养道德的关键。我的孩子一定要照此遵守执行,并世世代代传递下去,不要把这当做迂腐的事情。祭祀之日,尤其需要竭尽真诚和谨慎之事,每一件事都要依礼而行,不能张目直视对方,也不要表现出懒懒散散的样子。我在宝坻任职的时候,每次祭祀都是竭尽真诚,所祈祷的愿望没有不实现的。天人感应之事,真是微妙难言啊! 伊川先生:北宋大儒程颐(1033—1107),字正叔,河南府伊川县(今嵩县田湖镇程村)人,故世称“伊川先生”。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 豺獭皆知报本:豺祭和獭(音tà)祭。豺在深秋时杀兽以备冬粮,陈于四周,有似人之陈物而祭,故称。《吕氏春秋·季秋》:“菊有黄华,豺则祭兽戮禽。”高诱注:“(豺)于是月杀兽,四围陈之,世所谓祭兽。”獭祭,又叫作獭祭鱼。《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獭是一种两栖动物,经常将所捕到的鱼排列在岸上,在古人看来,这情形很像是陈列祭祀的供品。所以就称之为獭祭鱼或獭祭。宋代诗人林同《禽兽昆虫之孝十首·豺獭》:“曾闻豺祭兽,还见獭陈鱼。人苟不知祭,能如豺獭乎。” 豺獭皆知报本……奚可哉:引自《二程遗书·伊川先生语四》。原文作:“且如豺獭皆知报本,今士大夫家多忽此,厚于奉养而薄于祖先,甚不可也。” 甘泉先生:明代儒者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今广州市增城区)人。 继养:继亲之志,养亲之体,谓尽孝道。班固《白虎通·爵》:“《王制》曰:葬从死者,祭从生者,所以追孝继养也。”(葬礼要顺从死者的意愿,祭祀要顺应生者的便利,这样才利于慎终追远,孝亲继养。) 祖考:祖辈。 来格:来临,到来。 祭,继养也……虽丰牲不享也:见于《甘泉湛氏家训·明祭礼章第十六》:“古人谓祭,继养也。盖祖父母、父母已逝而子孙之养不逮,故为春秋忌祭以继其养。然祖考之神不可亵,尤有甚于祖考之存时,而子孙孝敬之心,尤宜切于祖考之存时,故七日戒、三日斋,乃见其所为。斋者,起孝起敬,如此方望祖考来格,不然则虽有丰牲之祭,神不飨矣。”此处较原文俭省。 散斋:周制,凡行祭祀礼前,王亲戒百官及族人,散斋七日,即七日内不御、不乐、不吊。 夙夜丕显:早晚都思考如何光大自己的德业,形容勤劳辛苦。夙(音sù)夜,早晚,朝夕。《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丕,音pī,大。显,显扬,光大。《尚书·太甲》:“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致斋:行斋戒之礼。

追远: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曾子说:“谨慎送终,追念祖德,民众的德行就归于淳厚了。”)

勿盱视,忽怠荒:盱(音xū)视,张目直视。怠荒,懒惰放荡。《礼记·曲礼上》:“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孔颖达疏:“毋淫视者,淫谓流移也。目当直瞻视,不得流动邪眄也。” 郑玄注:“怠荒,放散身体也。” 孔颖达疏:“谓身体放纵,不自拘敛也。”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