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凤翔府签判。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变法,苏轼在改革主张与策略上持不同政见,被视为旧党。自请离开朝廷,出任杭州通判,转知密州、徐州、湖州。政敌以东坡讥讽朝政的罪名发动“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苏轼经牢狱之灾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继位后被召回朝廷,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转知颍州、扬州;元祐七年(1092)再召回京,历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绍圣元年(1094)再受党争牵累,被贬往惠州、儋州。建中靖国元年(1101)遇赦北归途中病死在常州。苏轼一生坎坷,总成为党争的牺牲品。但他始终关心民生疾苦,关注朝政大局。苏轼才华横溢,在诗文词赋、书法绘画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逐渐形成清新淡雅与雄浑奔放并存的风格,又奖掖后进,产生深远影响。苏轼词被认为是豪放派代表,实则风格多样,题材广泛,个性鲜明,超凡脱俗。他“以诗为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声韵谐婉,但不拘泥于音律;语言清新,兼采史传、口语;调名之外,创立标题、小序。他把诗文革新的成果推广到词的领域,为宋词的发展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苏词版本很多,重要的有宋绍兴间傅干《注坡词》、元延祐间《东坡乐府》,《彊村丛书》本始创编年,《全宋词》收苏轼词最为完备。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历代诗余》卷五十八:“《水调》,隋唐时曲名。《水调歌》者,一曲之名。如称《河传》曰《水调河传》。蜀王衍泛舟阆中,亦自制《水调银汉曲》是也。歌头,又曲之始音,如《六州歌头》《氐州第一》之类。姜夔填此词名为《花犯》《念奴》,吴文英名为《江南好》,皆此调也。一名《凯歌》。”复据《词谱》卷二十三:“《水调》,乃唐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此必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也。”这是一首广为传颂的中秋词。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词人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渗入了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了睿智的人生理念。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丙辰中秋: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子由:作者之弟苏辙,字子由。
明月几时有:借用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周秦行记》载牛僧孺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天上宫阙,指月宫。
琼楼玉宇:想象月宫中晶莹瑰丽的楼台殿阁。
低绮(qǐ)户:月光移入彩绘雕花的门窗。
婵娟:指代明月。末二句化用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