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解
本篇导读
《经解》是《礼记》第二十六篇,可能是战国中期的作品。郑玄在《礼记目录》说:“名曰‘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教之得失也,此于《别录》属通论。”这里所提的“六艺”即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儒家经典。虽然,郑玄谓本篇“记六艺政教之得失”,但只有篇首是通论儒家六经的作用,而余下的部分或讲天子之德和、信、仁、义与治理天下的关系;或举国家(朝觐、聘问礼)、社会(乡饮酒礼)与个人(丧礼、婚礼)之礼仪,以说明礼的教化作用“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同时也带出“君子慎始”的道理。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 [] ,《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 [2] ,《春秋》教也。故《诗》之失 [3] ,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絜静精微:据孔疏,《易》对于人的启发,得正则获吉,得邪则获凶,可以戒慎己身不为淫滥之事,所以是絜静;而《易》的内涵能穷理尽性、明察秋毫,所以是精微。
属(zhǔ):连缀。比(bì):排比。
失:指过度强调而不能节制平衡各种教化功能,便会有所缺失。孔子说:“进入一个国家,观察民情风俗就可以知道国家的教化如何。一国人民的为人表现,如果是神情温柔、品性敦厚,那就是《诗》教的作用;如果是政见通达、洞悉史实,那就是《书》教的作用;如果是闻见广博、情性和顺,那就是《乐》教的作用;如果是神清心静、精深微妙,那就是《易》教的作用;如果是恭敬勤俭、庄重谨慎,那就是《礼》教的作用;如果是连缀文辞、排比史事,那就是《春秋》教的作用。所以,《诗》教若过度强调神情温柔、品性敦厚,会造成愚戆不智的失误;《书》教若过度强调政见通达、洞悉史实,会造成偏信诬妄的失误;《乐》教若过度强调闻见广博、情性和顺,会造成奢侈挥霍的失误;《易》教若过度强调神清心静、精深微妙,会造成戕害正理的失误;《礼》教若过度强调恭敬勤俭、庄重谨慎,会造成繁缛琐碎的失误;《春秋》之教若过度强调连缀文辞、排比史事,会造成妄议生乱的失误。一国国民的为人表现,如果能神情温柔、品性敦厚而不愚戆不智,那便是深通《诗》教的成果;如果能政见通达、洞悉史实而不偏信诬妄,那便是深通《书》教的成果;如果能闻见广博、情性和顺而不奢侈挥霍,那便是深通《乐》教的成果;如果神清心静、精深微妙而不戕害正理,那便是深通《易》教的成果;如果能恭敬勤俭、庄重谨慎而不繁缛琐碎,那便是深通《礼》教的成果;如果能连缀文辞、排比史事而不妄议生乱,那便是深通《春秋》之教的成果。”
赏析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