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吉林KTV招聘网 > 吉林热点资讯 > 吉林励志/美文 >  不过,嘉定百姓并没有被恐怖的杀戮所吓倒李成栋离开后,四处逃散

不过,嘉定百姓并没有被恐怖的杀戮所吓倒李成栋离开后,四处逃散

2022-12-01 08:11:05 发布 浏览 888 次

不过,嘉定百姓并没有被恐怖的杀戮所吓倒。李成栋离开后,四处逃散的民众再一次聚集起来,反清义士朱瑛率领50人进城,集合百姓,再次控制了嘉定。李成栋派部将徐元吉率兵前往镇压,居住在嘉定城内的百姓,听到消息后,纷纷逃离。因此,清军的镇压行动便放在了城郊,城郊数十里内,草木尽毁,积尸成丘,民间炊烟断绝。

之后,明朝绿营把总吴之璠在江东起兵,反攻嘉定,不幸惨遭失败,起义军全军覆没。李成栋恼羞成怒,下令屠城,嘉定再遭浩劫,嘉定城内外又有2万余人被杀害。

这三次对嘉定的屠杀,被称为“嘉定三屠”。

然而,江阴和嘉定的叛乱虽然平息,但江南地区的许多城市,如常州、无锡、宜兴、嘉兴、绍兴等地的民众,也先后起义,进行反剃发斗争。这些斗争都遭到了清军的血腥镇压。繁华的江南地区受到严重破坏,到处是断井颓垣,一片破败景象。

用今天的话说,这是由发型引发的血案。那么,人们会提出一个问题,清朝的满人为什么要剃发留辫子?

这要从满人的祖先说起,满人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黑龙江一带,以打猎捕鱼为生。剃去前额和四周的头发,将留存的头发编成辫子垂在脑后,行动会更方便。能够避免穿山越岭的时候枝藤挂住头发,也能够避免射箭的时候乱发遮挡视线。

其实,剃发留辫不仅仅是满人的习俗,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大多都会把前面的头发剃掉,使骑马打猎时更方便。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时代也是剃一部分,留一部分。日本(和族)在明治维新以前,男子的发型与成吉思汗时期的发型相类似,从“浮世绘”上可以看出,这种习俗可能与南洋群岛凿门齿的习俗是同一起源,是有意造成身体某一部分残缺的成人礼。

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文化,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习俗,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清军入关以后,要求汉人遵循他们的文化习俗,下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这引起了汉民族百姓强烈的反抗。这种反抗持续不断,是清朝统治者始料未及的。他们实在不明白,头发难道比脑袋更重要吗?

当时,清军虽然入关,但全国尚未真正统一,一些地方的反清情绪还很高涨。而为了一个发式问题,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是得不偿失的。此时,一个叫洪承畴的人,为了缓和这种矛盾,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上疏顺治皇帝。

洪承畴本是明朝的一位重臣,后投降了清王朝,成为清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清朝官修史书中,有一本极其特色的史书——《贰臣传》,该书是乾隆四十一年开始编纂的。书中的人物,都是在明清交际之际,先为明朝效力,后投降清朝的“贰臣”,共有一百二十人之多,洪承畴便是其中之一。

洪承畴从“忠臣”到“贰臣”的人生转折,发生在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当时,皇太极集中大军攻打辽东重镇锦州,洪承畴以督师身份率军救援,双方相峙在锦州外围的塔山、杏山一带。

面对清军强大的攻势,洪承畴主张步步为营,以守为攻,双方相峙近一年,清军进退两难。但是关键时刻,明朝兵部尚书陈新甲向崇祯皇帝进言,怀疑洪承畴有“拥兵自重”嫌疑。崇祯多疑,数次发诏书催促洪承畴与清军决战。无奈之下,洪承畴只得主动出击,却被清军断绝粮道,致使13万大军全军覆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后,坊间传言洪承畴已战死,向来对功臣刻薄的崇祯皇帝帝也悲叹不已,曾辍朝三日以示悼念,却不料洪承畴竟然在兵败后投降了清王朝。

有关洪承畴的叛变,历史上流传的说法是,本来洪承畴意图绝食,但皇太极亲自接见,嘘寒问暖,终于感动了原本打算杀身成仁的洪承畴。另外还有一种比较“悬乎”的说法是,皇太极派自己的宠妃庄妃勾引洪承畴,终把洪承畴拉下了水。

这两种说法,皆未得到确切的证实。而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洪承畴镇压农民军时,就常被崇祯的宠臣杨嗣昌刁难,后来的松锦之战,与其说败北于清军,不如说被是崇祯皇帝的瞎指挥坑死的。明朝遗民王邦稷对此评价说:“洪承畴非不忠,乃心死也。”

招降“心死”的洪承畴,不但明朝方面一片哗然,连清朝内部也群起反对。皇太极却说:“洪承畴乃我进中原之向导也。”尽管如此,皇太极在世时,洪承畴也只得到一份闲职,并未受到重用。他真正大展拳脚,是在皇太极病逝,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以后。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